短剧《冒姓琅琊》的同名小说是由作者东周公子南创作,主角王扬之穿越,绝非宴饮闲游之乐,实为步步惊心之险途。江南烟水柔情,最易销磨英雄壮志;南朝自古积弱,常令豪杰扼腕气短。无金手指开道,无系统傍身,更无前世记忆加持,唯余赤手空拳,从零而始!原主记忆:空空如也;身家身份:渺渺无踪;物资储备:一无所有。当此等真实穿越降临,凡俗之躯,能撑几许时日?江南门阀盘根错节,织就天罗地网;北地孝文大帝雄才大略,铁骑联营临江,虎视眈眈。朝堂之内晦暗不明,朝野之外陷阱密布,纵有潘安之貌、宋玉之才,亦难逃入局之劫,难脱桎梏之困。然,高石投海,尚能激起千尺狂澜;明月照舟,亦可乘借万里长风。谁曾料,那微如草芥的凡胎,竟能搏得花团锦簇的前程?人心难测,命运无常,一滴涓流,亦能搅得江河浩浩荡荡!他曾凭疏狂本性,夜宿龙床;亦曾凭肝胆奇谋,枭首敌国名王。轻鞭夜驰,敢封还天子制诏;素手相携,终不负佳人芳泽。若世间仍有狂风作祟、浮云为祸,便以一身傲骨弹压江山,以满腔赤诚品题风月,更以补天之力,弥合乾坤裂痕!
现任荆州刺史乃是当今天子第四子,巴东王萧子响,荆州人凡是说“王爷”,而不说什么王,一般指的就是他。
南朝亲王的封号都是“食封”,所谓食封即只食赋税但并没有封地治理权。实际权力还要看官职如何。
所以萧子响虽然是巴东王,却和巴东郡关系不大。如今镇守荆州,再加上他的叔父豫章王也曾镇守荆州,而萧子响又曾过继给豫章王为子,这几层关系下来,荆州人对巴东王倒是有一种别样的亲近。
黑汉的意思是,你吹牛说兰陵萧氏不行,那难道我荆州第一号人物巴东王来了,你也不让见?
儒生淡淡道:“学府之地,序长序贤不序爵。”
黑汉没听懂这句话,反正是不相信这书呆子真敢拦王爷。
王扬却知这是一部分读书人的传统,不序爵的意思就是不按照官位高低排序,换言之,他们礼敬的是“长”和“贤”,而不是王爷的官爵。
王扬向有才辩,如果想驳他这句话也能做到,但他却不愿意这么做。他制止了要上前争论的黑汉,向儒生一揖:“我这里有封书信,烦请转交祭酒。”
儒生不看王扬也不答礼,随口应付道:“我不是信差,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易》云:‘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他先引《论语》,再引《易经》,意思不是自己职责不要管。
王扬应声说道:“子曰:‘君子成人之美’。《易》云:‘有孚惠心,勿问元吉’。”
同样是先引《论语》,再引《易经》,意思是圣贤说要帮助别人。
儒生这才放下书,抬头看向王扬:“想用琅琊王氏的牌子做说客?”
“什么说客?”
“既不是说客,你找我夫子做什么?”
“谈论学问。”
儒生笑了一声:“你还不配。”
王扬也不生气,平静问道:“那如何才算配呢?”
“我出三道题,你若能答对,我就为你通报;但你若答不上来,就永远别登我郡学大门!”
王扬右掌伸出,掌心朝上,做了个电视剧里常见的比武手势,说道:“请。”
“快来啊!庾师兄把人挡了!”门内七八个学子呼朋引伴,快步而至。
“《论语·学而篇》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以文为最末之事。可《述而篇》又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又以文居首位,何也?”
儒生一口气说完,看向王扬,眼中尽是挑衅之意。
众学子连连点头,俱觉此问题提得刁钻。
王扬想了想回答道:“前者乃弟子受教后,身体力行之顺序。后者乃老师教育弟子之顺序。”
儒生得意的神情顿时一滞。
王扬续道:“文乃先王经典,而德自孕育其中。先学‘文’以修‘行’,‘行’修而后‘忠信’可存。存忠信之后,弟子自当以修德为本,入孝出悌,爱众亲仁,如果这些都做不到,专务于文又有何用?是以孔门四科,德行居首,文学最末,然教弟子,又当以文为切入,譬若钓鱼,想要鱼所以借重钓竿,又有何可疑?”
原来如此!
众学子纷纷点头,暗叹此人巧思。
儒生也吃了一惊,心道原来还能这么解释!
这题目本是他用来刁难人的,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答案,没想到这小公子居然给答出来了!还答得有理有据,琅琊王氏,家学果然不俗啊!
儒生立即收起小觑之心,严肃问道:“《春秋》记载诸侯自行迁都者有几处?”
王扬闭目心算起来,学子们也开始低声议论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