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预见未来后,我成了最年轻委员!》的主角林枫。在1998年的一个清晨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回到了过去。站在人生岔路口的他,毅然选择了不平凡的道路。因为他脑海中的记忆告诉他,未来的二十年将掀起惊天巨浪——从阿里的电商帝国到腾讯的社交王朝,从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到科技革命的澎湃浪潮,每一个机遇都在向他招手。在国企任职期间,林枫凭借一份令人惊叹的《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崭露头角。这份报告不仅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深刻洞察,更奠定了他在商界的第一块基石。随后,他以投资阿里、腾讯为起点,在股市、房市和科技风口间运筹帷幄,用先知般的远见为自己和国家攫取了令人瞩目的财富与资源。国企只是他的起步之地,真正属于他的舞台在商海中徐徐展开。凭借在商业领域积累的庞大人脉和辉煌政绩,他完成了从商人到政治家的华丽转身。从特聘专家到地方主政者,每一步都精准踩在时代发展的鼓点上。当同龄人还在为科级干部的位置奋斗时,他已经稳坐会场,成为了史上最年轻的委员。手握重权的林枫并未停下脚步,而是将目光投向新能源、芯片技术和人工智能革命等领域。他要用这双能够预见未来的眼睛,亲手为共和国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巅峰!从1998年的普通见习科员到权力之巅,林枫走的是一条充满智慧与胆识的道路——一条真正的国士之路!
“谈不上发财,就在机关里混口饭吃。”林枫笑了笑,含糊地答道,顺手将大衣递给旁边的店员,“麻烦拿一件尺码大一点的试试。”
这时,王磊旁边一个看起来像是他同事的人,小声对王磊说:“老王,你这同学……气质不一般啊,在哪个部委高就呢?”
林枫听力很好,但装作没听见,只是专注地看着店员拿来的衣服。
王磊却像是被提醒了,压低声音,带着点炫耀和试探对同事说:“我这老同学,当年可是我们系的才子!现在嘛……”
他顿了顿,显然也不太清楚林枫的具体情况,只好含糊道,“肯定是在重要部门呗!”
这时,专卖店的店长似乎认出了林枫(或许是之前在某个行业论坛或调研场合见过),快步走了过来,态度异常恭敬:“林处长,您来了!这件大衣是我们本季的经典款,羊绒含量很高,我亲自帮您看看尺码合不合适?”
店长手脚麻利地帮林枫整理衣领和肩线,服务周到得让旁边的王磊和他同事都有些看呆了。
“林……处长?”王磊张了张嘴,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
在他认知里,毕业才几年,能在部委混到个主任科员就算不错了,处长?那得是多大的官?
林枫对店长的热情只是微微颔首,说了声“谢谢”,然后对着试衣镜看了看,对王磊随口解释道:“别听他们乱叫,就是个跑腿干活的。”
他的语气自然随意,没有一丝炫耀,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他转而问王磊:“你呢?现在在厂里怎么样?”
王磊的表情有些讪讪,刚才的张扬劲儿收敛了不少:“嗨,就那样呗,厂子效益一般,混日子。哪比得上你……”
他话没说完,但眼神里的羡慕和距离感已经藏不住了。
又闲聊了几句近况,林枫看得出王磊有些不自在,便适时地结束对话,以还要去买别的东西为由告辞了。
结账时,店长执意要给一个内部员工折扣,林枫推辞不过,也就接受了。
走出专卖店,林枫还能感觉到王磊和他同事在背后注视的目光。
他心中并无波澜,甚至有些许感慨。
曾经的同窗,因为选择不同,际遇和眼界已然天差地别。
他并不需要刻意展示什么,所处的平台、接触的事务、思考的问题,早已将他带到了另一个层面,这种差距,在言谈举止间自然流露,明眼人一看便知。
……
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初稿引发了广泛讨论,林枫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地根据各方反馈进行修改完善。
在这个过程中,他愈发清晰地认识到,一切信息化的基础,在于通信网络。
在一次关于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专家论证会上,争论异常激烈。
主流观点认为应稳健推进,优先完善固话和2G网络。
一位老专家扶了扶眼镜:“3G标准尚未统一,技术也不成熟,投入巨大,风险太高!我们应当采取跟随战略。”
林枫耐心听完,然后平静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李老,您说得对,技术有风险。但我们不能只看到风险。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带宽,将直接决定未来互联网应用的形态和深度。”
“如果等到别人把路修好了,我们再去追,付出的代价会更大。我们是否可以在跟踪国际标准的同时,提前布局关键技术研发和试验网建设?至少,要在下一代的竞争中,拥有自己的声音和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