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李二逼反后,我建帝国打回长安》主角分别是孙寒,李世民。贞观三年,寒门士子孙寒高中状元,一篇《灭佛策》震动长安。放榜当日,赵国公长孙无忌登门:“三百两银子,买你的状元?”“没有圣上默许,老夫敢来找你?”那一夜,孙寒提剑杀穿朱雀门,血染长安!“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既然大唐容不下寒门,那他便在吐蕃,打下一片自己的江山!“叮!神级签到系统激活!”【首次签到:吐蕃,奖励——十万铁鹰锐士、五万虎豹骑、三万玄甲军!】【神级文臣:刘伯温、张居正、严嵩!】【神级武将:岳飞、辛弃疾、李存孝!】“不服?那就打服!”三个月横扫吐蕃八十六城,半年后松赞干布跪伏阶下:“请赞普登基!”而此刻,长安城内,李世民看着边关急报,面色铁青——“那个被朕逼反的状元,竟在高原建国称帝?”“现在,该轮到大唐了。”“李二,你的盛世,我来终结!”
而她的丈夫,大唐的天子,竟然默许了这一切的发生。
“为什么?”
她的声音里,带着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绝望。
“为了安抚世家,为了朝局的稳定。”
李世民的声音,干涩无比。
“一个寒门士子而已,牺牲了,也就牺牲了。”
长孙无垢看着他。
这一刻,她觉得眼前的男人,陌生得可怕。
“那他……为何会反?”
“无忌逼得太紧了。”
“他杀了拦路的金吾卫,从朱雀门,一路杀了出去。”
长孙无垢倒吸一口凉气。
一个手无寸铁的书生,面对朝廷的精锐甲士,竟然能杀出一条血路?
这是何等的杀伐果断。
她忽然明白了。
这个孙寒,根本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拿捏的软柿子。
长孙无垢只觉得手脚冰凉。
她想起今日宴会上,女儿长乐那黯然的神伤。
想起太子承乾那扶不上墙的懦弱。
再想起那个被众人吹捧,风光无限的长孙冲。
所有的一切,都像一个巨大的笑话。
一个用谎言堆砌起来的,所谓盛世。
而那个真正的缔造者,却被他们,亲手逼成了最大的敌人。
“二郎,”她轻声开口,声音飘忽,“我们……是不是做错了?”
李世民没有回答。
天子,是不会错的。
可他的沉默,已经说明了一切。
“二郎,我想带丽质,出宫走走。”
她的声音很轻。
李世民听出了她话里的疏离。
“好。”
他应得很快,几乎没有犹豫。
处理诸国使臣的事务让他焦头烂额,女儿的心结更是让他心疼。
这点小小的要求,他没理由拒绝。
“让她出去散散心也好,就当是……成婚前,最后再任性一次。”
李世民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温和。
长孙无垢没有再说话。
她拿起针线,一针一针,机械地刺入布料。
任性?
她想,这偌大的皇宫,这座金碧辉煌的牢笼,谁又有资格,真正地任性一次。
……
翌日,清晨。
天光还未大亮,朱雀门外已是车马云集。
前来参加招亲大典的诸国使臣,早早便在此等候。
大多数人的脸上,都带着几分凝重。
人群中,唯有一人,显得格格不入。
吐蕃使臣,禄东赞。
他穿着一身崭新的官服,负手而立,步履轻松,甚至还有闲心打量着朱雀门上繁复的雕刻。
那份从容,与周围使臣们的焦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你看那吐蕃使臣,好大的架子。”
“哼,故作镇定罢了,待会儿进了殿,有他哭的时候。”
窃窃私语声,在人群中散开。
禄东赞全当没有听见。
他的脑子里,回想着主上孙寒昨夜交代的话。
那是一种完全超脱于这个时代规则的降维打击。
跟主上的手段比起来,这所谓的三道难题,简直就是小孩子过家家。
太极殿。
李世民高坐于龙椅之上,俯瞰着阶下百官与使臣。
他很享受这种万邦来朝,执掌乾坤的感觉。
内侍将第一件考题,用托盘呈了上来。
那是一颗鸽子蛋大小的明珠,流光溢彩,一看便知价值连城。
“此珠,内有九曲回环之孔。”
内侍尖细的嗓音,响彻大殿。
“请诸位使臣,以一线穿之。限时,一炷香。”
丝线被一同呈上,细如牛毛。
殿内一片哗然。
九曲连环的孔道,肉眼都无法探查,如何穿线?
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吐谷浑的使臣第一个站了出来,他自诩眼力过人。
他拿起明珠,对着光亮处,眯着眼看了半天,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尝试着将丝线往孔里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