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潮汐界限》,主角分别是周聿深,蔚汐。那座城市的办公大楼里,流传着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每当周聿深的车驶过观复街时,积雪总会奇迹般消融三分;而他的专车,据说从未为任何人停留过。直到那个行业座谈会,一切都被打破了。会上,蔚汐意外被点名坐在第一排。聚光灯下,她努力平复着颤抖的指尖,用流利的专业术语阐述观点,却始终不敢抬头直视主位上那位令人屏息的存在。再后来,当两人因醉酒在街头重逢时,那辆传说中从不驻足的黑色轿车,竟在雨中为她停了下来。"周聿深,你图什么?"他轻声说:"潮汐有信,为我停留。"那一刻,观复街的积雪融化了,专车为她驻足了。原来,那些看似冰冷的界限,在爱与被爱之间,终会被四十七分钟的温情打动。
“投影仪调试过了吗?”
“调好了,处长。”
“时间快到了,都精神点啊!”
陆振江顶着俩浓重的黑眼圈,刚去用冷水洗了把脸清醒清醒。
会议室里其他人也强打精神,屏息以待。
八点整。
门被准时推开。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过去,带着通宵的疲惫和完成任务的期待。
然而——
走进来的却并未那个气场迫人,肩线凌厉的身影。
而是梁秘书。
梁序的脸上带着一贯的温和表情,手里拿着份薄薄的文件。
蔚汐的心毫无预兆地悬了起来。
一种不妙的预感正悄然蔓延。
“各位辛苦了。”梁序的声音清晰地响起,打破了现场的寂静,“周书记临时有紧急会议,无法出席今天的方案汇报。”
话音刚落,众人眼中都闪过许多疑惑和不安。
熬夜奋战后的巨大期待,在此刻就像是被戳破的气球,无声地泄了气。
蔚汐脸上努力维持的镇定也出现了些茫然,但她还是迅速调整好状态,轻声问:“梁秘书,那周书记对方案后续的安排是……?”
梁序的目光扫过桌面上那厚厚一摞文件,没有翻开,直接传达了指令:“书记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再完善的方案,终究只是推演,难以触及问题的筋骨。”
这番话就像是一记重锤,狠狠砸在专项小组每个人的心上。
所以他们通宵的成果,就这样被搁置了吗?
梁序略作停顿,抬眸扫过全场,语气蕴含着周聿深的冷静与务实:
“因此,周书记特别指示:专项小组全体成员,带上你们完成的方案框架、所有相关基础数据,于明日早上八点,统一在办公大院1号楼停车场集合。”
“周书记将亲自带队,直赴青林县项目现场。”
“在那里,对着实际情况,实地汇报,实地论证,实地解决问题。”
他最后补充了一句,带着周聿深式的果断:
“车辆和住宿都已安排妥当,今天各位可提前下班,好好休息,明天准时集合。”
说完,梁序微微颔首,临走时又问陆处长要了方案的电子版,才转身离开了会议室。
只留下一屋子的人面面相觑。
“现场汇报?!啊?!”祁晚没忍住,最先惊呼出声,随即又意识到失态,立刻捂住了嘴巴。
不过没关系,会议室里的众人也很快炸开了锅。
“去青林县?明天?!”
“这也太突然了吧,现场汇报?”
“周书记到底什么意思啊?”
蔚汐看着周围同事们脸上的震惊和疲惫,脑海中混沌的迷雾才恍然散开。
周书记在会议室那句“如果我说,不协调呢?”的冰冷拒绝,在地质局“顺路”却又不直接干预的微妙安排,以及,要求二十四小时内极限完成方案的巨大压力。
所有的所有,在此刻都清晰地串联了起来。
他不需要一个在办公室里诞生的、看似完美的汇报。
他要的是所有人,在这份压力下逼出来的方案,真正落在青林县现场。
他不出面直接协调各个部门。
是为了让这个小组,无论之前有多少分歧,都被迫在同一个目标下拧成一股绳。
他不提前告知已经做好去青林县的准备。
是为了让她们不敢有丝毫松懈,必须拿出十二万分的精力,在极限时间内完成。
因为只有经历了这个痛苦的过程。
方案里的每一个字才带着紧迫感和责任感,才能在实地勘察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