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铁血亮剑:大将李云龙》,主角是李云龙。一觉醒来,我竟成了《亮剑》里那个“天王老子都不怕”的李云龙!原著的憋屈结局?老子不干!手握剧本,先知先觉!苍云岭炮轰坂田,平安县城智救秀芹,魏和尚死劫?黑云寨反水?通通扼杀在摇篮!保留老李的混不吝火爆脾气,但冲动抗命、生活作风?不存在的!咱打仗更狠、指挥更神、眼光更毒!小鬼子被揍得哭爹喊娘:“这李云龙开挂了吧?!”楚云飞眉头紧锁:“此人,深不可测!”旅长笑骂:“你小子,总能给我整出点新花样!”从晋西北打到淮海,百万大军任驰骋;从鸭绿江打到三八线,米国王牌也胆寒!特种作战雏形?咱有!现代化理念?模糊有!根据地建设?杠杠滴!看穿越版李云龙,如何以战火淬炼将星,从“泥腿子”团长,一路狂飙,最终肩扛开国大将金星!这盛世,终将如你所愿!
他挑着菜担子,堂而皇之地进出据点,耳朵竖得像天线,将鬼子军官的抱怨、兵力部署的细微调整、物资囤积点等信息,通过送菜时隐蔽的手势和约定的死信箱,源源不断地送出。
黑石峪渡口的“货郎”孙小虎,在鬼子封锁渡口后,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摇着小船在夜间偷偷接送传递情报的交通员。
他甚至还发展了几个对鬼子恨之入骨的船工,组成了一个水上情报传递小组。
这些宝贵的情报,通过地方同志组织的秘密交通线,如同生命线般,穿过鬼子的封锁,传递到李云龙手中。
战斗的残酷,意味着伤员的增加。
在主力高度分散、流动性极大的情况下,重伤员的后送和治疗成了大问题。
这时,深藏在各个山坳里的“堡垒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由地方党组织精心挑选、绝对可靠的贫苦农户,冒着全家被杀头的危险,在自己的地窖、夹墙、甚至牲口棚里,秘密收容、照料着独立团的伤员。
小王庄后山的老猎户张大爷家,就藏了三名重伤员。
张大爷懂点草药,老伴熬药喂饭,儿媳妇负责清洗绷带(用草木灰消毒),一家人像对待亲生儿子一样照顾着伤员。
当鬼子搜山队逼近时,张大爷甚至将伤员藏进废弃多年的狼洞里,自己则带着猎枪和猎狗,把鬼子引向相反的方向。
“别怕!有俺在!鬼子找不到这里!”张大爷布满皱纹的脸上,是磐石般的坚毅。
地雷战,更是离不开百姓的智慧和支持。
民兵和普通群众成了埋雷、布设陷阱的主力军。
他们熟悉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知道鬼子会在哪里休息,在哪里取水,走哪条路最省力。
妇女们用纳鞋底的手,巧妙地编织着触发地雷的绊线;
孩子们则利用放羊的机会,把伪装好的“石雷”滚到鬼子可能经过的山坡上。
一个叫山杏的姑娘,为了给被鬼子烧死的爹娘报仇,主动找到民兵队长,要求学习埋雷。
她心灵手巧,想出了把地雷藏在鬼子喜欢拔的野菜丛下的主意。
结果,一个鬼子小分队在拔野菜“改善伙食”时,被炸得人仰马翻!山杏远远看着腾起的烟柱,流着泪,无声地笑了。
李云龙站在临时指挥点(一块巨大的山岩下),看着张大彪刚刚送来的最新情报汇总,又听着赵刚低声讲述着各处堡垒户和民兵的英勇事迹。
“团长!好消息!”
魏和尚如同一头敏捷的豹子,从林间钻出,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咱们的情报网和侦察连同时确认!鬼子那个负责东线扫荡的联队长龟田,被咱们的麻雀战和地雷战搞疯了!”
“他判断咱们主力可能被压缩在黑石峪西南的野狼谷一带,正从柳河镇、马家集抽调部队,准备集中兵力合围野狼谷!”
李云龙眼中精光爆射!
他猛地扑到摊在地上的简易地图前,手指迅速找到野狼谷的位置,又划向柳河镇和马家集:“抽调部队?好!太好了!老鬼子终于忍不住分兵了!”
“张大彪!”李云龙的声音带着一种猎人终于等到猎物落入陷阱的兴奋。
“到!”
“龟田老鬼子想合围野狼谷?老子偏不让他如意!命令!”
“一营,立刻向野狼谷方向佯动!做出主力被压缩的假象!吸引龟田的注意力!记住,只许败,不许胜!给老子把鬼子牢牢吸在野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