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诂学上册

训诂学上册 连载中

训诂学上册

分类:都市言情 作者:刘智航音乐家文学家 更新:2024-12-19 15:05

《训诂学上册》讲述了:训诂学,作为一门古老而深邃的学问,承载着解读文字、诠释文化、传承文明的重任。它既是语言学的分支,又是文化学、历史学、哲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训诂学以语言文字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字词的音、形、义及其演变规律,揭示语言背后的文化意蕴和思维逻辑,为我们理解古代文献、传承文化遗产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训诂学上册精彩章节:

  

历代著名训诂学家介绍

荀子

荀子(约前313-前238年),名况,战国赵人。他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荀子的语言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正名篇》中,这是我国古代语言研究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扬雄

扬雄(前53-公元18),或作杨雄,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他是辞赋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著作有《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训纂篇》、《别字》等。《方言》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方言学专著,在世界语言学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

刘歆

刘歆(约前53-公元23年),字子骏,字颖叔,沛(今江苏沛县)人,是刘向次子。他是西汉目录学家、经学家。曾奉诏与父刘向同领校群书,在刘向《别录》基础上撰成《七略》,并著有《春秋左传注》、《尔雅注》等。

许慎

许慎(约58-约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河南偃城)人。他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所著《说文解字》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字典,在中国和世界语言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马融

马融(公元79-166),字季长,右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他是东汉经学家、文学家。名将马援的从孙,学者卢植、郑玄的老师,刘备的师祖。著有《三传异同说》、《孝经注》、《三礼注》、《尚书注》、《烈女传注》、《老子注》、《淮南子注》、《离骚注》等。

郑玄

郑玄(127-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他是东汉经学家,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著《毛诗笺》、《三礼注》、《周易注》、《论语注》、《尚书注》、《诗谱》、《六艺论》、《驳五经异义》等。

刘熙

刘熙(约160-?),或称刘熹,字成国,北海(今山东昌乐)人。他是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著有《释名》等,《释名》是我国重要的训诂著作。

郭璞

郭璞(276年-324年),字景纯。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他是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著有《尔雅注》、《方言注》、《山海经注》、《穆天子传注》、《楚辞注》、《子虚赋注》、《上林赋注》、《三苍解诂》、《尔雅音义》等。

沈约

沈约(441-513),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他是南朝齐梁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晋书》、《宋书》、《齐纪》、《梁武帝本纪》、《四声谱》等。自沈约起,古汉语音韵始分“平上去入”四声,对后世韵书影响极大。

沈重

沈重(500-583),字子厚,武康(今浙江德清)人。他是南朝梁陈官员、文学家、训诂学家,著有《周礼义》、《仪礼义》、《礼记义》、《毛诗义》、《丧服经义》、《周礼音》、《仪礼音》、《礼记音》、《毛诗音》等。

颜之推

颜之推(531-591),建康(今江苏南京)人,生于江陵(今湖北江陵),祖籍琅琊(今山东临沂)。他是南朝梁、隋朝官员,文学家、教育家。《切韵》的两位定音者之一。著《颜氏家训》等,《颜氏家训》是中国汉民族历史上第一部体系宏大且内容丰富的家训,开“家训”之先河,其中的《音辞》篇,对古汉语音韵学研究意义重大。

萧该

萧该(约535-约610),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祖籍南兰陵(今江苏常州),梁鄱阳王萧恢之孙。他是南朝梁、隋朝音韵学家,《切韵》的两位定音者之一。著《汉书音义》、《文选音义》等。

陆德明

陆德明(约550-630),名元朗,以字行,苏州吴县人。他是南朝梁、隋唐经学家、训诂学家,著有《经典释文》、《老子疏》、《易疏》等。

陆法言

陆法言(562-?),魏郡临漳(今河北临漳)人。他是隋朝音韵学家。著《切韵》,《切韵》是现存所有古代韵书的鼻祖,是汉语言史上影响最大的韵书,唐朝的《唐韵》、宋朝的《广韵》皆承袭之,被奉为汉语音韵学的第一经典。

孙愐

孙愐,生卒年、籍贯、字号均不详。他是唐朝音韵学家。唐玄宗天宝十年(751年)编著《唐韵》五卷。《唐韵》是《切韵》增订本,在当时影响很大,宋代范镇《东斋记事》说:“自孙愐集《唐韵》诸书遂废。”孙愐对《切韵》的改造主要是加字和增训。宋朝徐铉校订《说文解字》,注音采用它的反切;陈彭年编修《广韵》承袭它的体例。

释慧琳

释慧琳,生卒年不详,疏勒国(今新疆喀什)人,俗姓裴。他是唐朝京师(长安)西明寺僧人,音韵学家。释慧琳以唐朝贞观间释玄应所撰《众经音义》为基础,尝引用《韵英》、《考声》、《字林》、《字统》、《声类》、《三仓》、《切韵》、《玉篇》等诸经杂史等,撰《一切经音义》。该书在佛教义、文字、音韵方面都有较大贡献,音韵方面,多不取陆法言一派的吴音,而多取元廷坚《韵英》一派的秦音,因而对研究唐朝北方的时音具有重要价值。

徐铉

徐铉(916-991),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他是五代南唐、北宋官员、文学家,曾受诏主持校订《说文解字》。许慎原著的《说文解字》已亡佚,因而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对后世的汉字及音韵研究有着重大影响。

徐锴

徐锴(920~974),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原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徐铉之弟。

陈彭年

陈彭年(961-1017),字永年,江西南城人。他是北宋大臣、文学家、音韵学家。《广韵》的主要修撰人。《广韵》承袭《切韵》、《唐韵》,但此二书已亡佚,内容不全,《广韵》因而成为研究汉语古音最全面的重要材料。

丁度

丁度(990年-1053年),字公雅,开封(今河南开封)人,祖籍恩州清河(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他是北宋大臣、训诂学家。主撰《集韵》、《礼部韵略》等。《集韵》字训多以《说文解字》为根据,反切多按北宋当时实际语音注出,对研究宋代语音来说,具有很大价值。

吴棫

吴棫(约1100-1154),字才老,舒州(今安徽潜山)人。他是宋朝官员,音韵学家、训诂学家。著有《裨传》《韵补》、《论语续解》,其学说为朱熹所看重。

郑樵

郑樵(1104-1162),字渔仲,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人。他是宋代史学家、校雠学家。著《通志》、《尔雅注》、《七音略》等。

黄公绍

黄公绍,生卒年不详,字直翁,邵武(今福建邵武)人。他是宋元之际咸淳元年(1265)进士。入元不仕,隐居樵溪,著《古今韵会》,该书以《说文解字》为本,参考宋、元以前的字书、韵书,成为字书训诂集大成的著作。

当代训诂学研究之新进展

训诂学在当代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成果丰硕。这不仅体现在对传统训诂学材料的整理与研究上,更体现在训诂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创新、训诂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以及训诂学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以下是对当代训诂学研究新进展的详细阐述。

一、传统训诂学材料的整理与研究

传统训诂学材料是训诂学研究的基石。当代学者在整理与研究这些材料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对《说文解字》《广雅》《尔雅》等传统训诂学专著的校勘、注释与解读,不仅纠正了前人的错误,还挖掘出了许多新的训诂学价值。同时,对古代文献中的训诂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搜集与整理,如《故训汇纂》《经籍籑诂》等大型工具书的编纂,为训诂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在研究传统训诂学材料的过程中,学者们还注重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与方法,对传统训诂学进行新的解读。例如,运用语义学、语法学、语用学等理论,分析古代文献中的词义演变、语法结构、语境意义等,揭示了古代语言的深层规律,为训诂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训诂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创新

训诂学理论与方法论的创新是当代训诂学研究的重要特征。学者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训诂学方法,而是积极借鉴现代语言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方法,推动训诂学的理论与方法论向更深层次发展。

1. 训诂学理论的深化

当代训诂学研究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一方面,学者们对传统训诂学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厘清了训诂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基本问题;另一方面,学者们还积极构建新的训诂学理论框架,如训诂学史、训诂学原理、训诂学方法论等,为训诂学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 训诂学方法的创新

在方法论方面,当代训诂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除了传统的文献考据法、音韵分析法、语义分析法等方法外,学者们还引入了计算机科学中的数据挖掘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等方法,对古代文献进行大规模的语料库建设与分析。这些方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训诂学研究的效率与准确性,还拓展了训诂学研究的领域与深度。

例如,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学者们可以从海量古代文献中快速提取出相关训诂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学者们可以对古代文献中的语言现象进行自动识别与分析,揭示出古代语言的深层规律与特点。

三、训诂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训诂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当代训诂学研究的又一重要特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手段被应用到训诂学研究中,为训诂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1. 语料库建设与应用

语料库是训诂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之一。当代学者利用计算机技术,建设了大规模的古代文献语料库,如《四库全书》语料库、《二十五史》语料库等。这些语料库的建设,为训诂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资源,使得学者们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语料搜集与分析。

同时,学者们还利用语料库技术,对古代文献中的语言现象进行统计与分析,揭示出古代语言的分布规律与特点。例如,通过词频统计、词汇聚类等方法,可以发现古代文献中常用词汇的使用频率与分布特点,为训诂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2.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是现代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当代学者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到训诂学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例如,利用分词技术、词性标注技术、句法分析技术等,可以对古代文献中的语言现象进行自动识别与分析,提高训诂学研究的效率与准确性。

同时,学者们还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了古代文献的自动校勘、自动注释等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减轻了学者的研究负担,还提高了训诂学研究的精度与深度。

四、训诂学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应用

训诂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当代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广泛的应用价值。训诂学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应用,是当代训诂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1. 训诂学与历史学的研究

历史学是研究历史事件的学科,而训诂学则是研究古代语言的学科。两者看似不相关,但实际上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代学者利用训诂学的方法与理论,对历史文献进行深入的解读与分析,揭示出历史事件背后的语言规律与文化内涵。同时,历史学的研究也为训诂学提供了丰富的语料与背景知识,使得训诂学研究更加深入与全面。

例如,在研究古代历史事件时,学者们往往需要借助训诂学的方法,对古代文献中的地名、人名、官职名等进行考证与解释。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助于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还可以揭示出古代社会的语言习惯与文化特点。

2. 训诂学与文学的研究

文学是研究文学作品的学科,而训诂学则是研究古代语言的学科。两者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有所不同,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代学者利用训诂学的方法与理论,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解读与分析,揭示出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与艺术特点。同时,文学的研究也为训诂学提供了丰富的语料与文学背景,使得训诂学研究更加生动与有趣。

例如,在研究古代诗歌时,学者们往往需要借助训诂学的方法,对诗歌中的典故、意象、修辞手法等进行解释与阐发。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与艺术魅力,还可以揭示出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与文化内涵。

3. 训诂学与文化学的研究

文化学是研究文化的学科,而训诂学则是研究古代语言的学科。两者在研究对象与方法上有所不同,但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代学者利用训诂学的方法与理论,对古代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解读与分析,揭示出文化现象背后的语言规律与文化内涵。同时,文化学的研究也为训诂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背景与知识支撑,使得训诂学研究更加深入与全面。

例如,在研究古代礼仪文化时,学者们往往需要借助训诂学的方法,对古代文献中的礼仪用语、礼仪制度等进行解释与阐发。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礼仪文化的精髓与特点,还可以揭示出古代社会的语言习惯与文化传统。

五、结语

当代训诂学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者们通过整理与研究传统训诂学材料、创新训诂学理论与方法论、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训诂学研究以及推动训诂学在跨学科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的工作,为训诂学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望未来,训诂学研究仍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与机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训诂学研究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时代需求与发展趋势,继续深化理论研究、拓展研究领域、创新研究方法、加强跨学科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工作,为推动训诂学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学者能够加入到训诂学研究的行列中来,共同推动训诂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训诂学著作与论文选读指南

训诂学,作为研究语言文字的学问,其深奥与广博非一言可尽。对于初学者而言,选择适当的训诂学著作与论文进行研读,是踏入这一学术殿堂的必经之路。以下,我将以温和而富有哲理的语气,为诸位指引一条探索训诂学奥秘的路径。

一、训诂学基础著作

1.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

• 简介:此书乃训诂学之基石,共收字9353个,按部首编排,每字之下详列字形、字义、字音,并引经据典以证其说。

• 选读理由:研读《说文》,可了解古代汉字的构造原理与字义演变,为深入训诂学打下坚实基础。

• 阅读建议:初学者可先读其序言及部首总论,再逐步深入各字条,注意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进行理解。

2. 《尔雅》(战国至秦汉间)

• 简介:我国最早的词典之一,汇集了古代汉语词汇,按类别编排,分为释诂、释言、释训等十九篇。

• 选读理由:通过《尔雅》,可窥见古代汉语词汇的面貌,理解古人对词汇的分类与解释方法。

• 阅读建议:可与《说文》对照阅读,注意其词汇间的联系与差异。

3. 《广雅》(三国·魏·张揖)

• 简介:增广《尔雅》之作,收录词汇更为丰富,按意义类别编排。

• 选读理由:有助于拓宽词汇视野,了解词汇的演变与增补情况。

• 阅读建议:可与《尔雅》结合阅读,注意比较两者在词汇收录与解释上的异同。

二、训诂学理论与方法著作

1. 《训诂学概论》(陆宗达、王宁)

• 简介:系统阐述训诂学的性质、任务、研究对象、内容及方法,是训诂学入门的必读之作。

• 选读理由:该书条理清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助于初学者构建训诂学的知识体系。

• 阅读建议:逐章阅读,注意理解各章节间的逻辑联系,同时结合实例进行思考。

2. 《传统语言学教程》(王力)

• 简介:涵盖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等多个领域,对传统语言学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

• 选读理由:王力先生乃语言学大家,其书深入浅出,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践价值。

• 阅读建议:重点阅读训诂学部分,注意与王力先生的其他语言学著作相结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三、训诂学专题研究著作

1. 《汉语音韵学史》(邵荣芬)

• 简介:系统研究汉语音韵学的历史发展,涉及音韵与训诂的密切关系。

• 选读理由:音韵是训诂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书可了解音韵学的历史背景与研究成果,为训诂学研究提供音韵学支持。

• 阅读建议:结合音韵学基础知识进行阅读,注意音韵与字义间的联系。

2. 《汉语词源研究》(任继昉)

• 简介:深入探讨汉语词源的起源、演变及规律,是词源学研究的力作。

• 选读理由:词源研究是训诂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此书可了解词源研究的方法与成果,为训诂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 阅读建议:注重理解词源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尝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词汇分析。

四、训诂学论文选读

1. 《论“因声求义”及其在训诂学中的地位》(陆宗达)

• 摘要:文章阐述了“因声求义”的原理与方法,指出其在训诂学中的核心地位。

• 选读理由:通过此文,可深入理解“因声求义”的内涵与价值,为训诂实践提供重要思路。

• 阅读建议:结合具体实例,分析“因声求义”在训诂实践中的应用。

2. 《训诂学与语义学》(王宁)

• 摘要:文章探讨了训诂学与语义学的关系,指出两者在研究对象、方法及目的上的异同。

• 选读理由:通过此文,可了解训诂学与现代语义学的联系与区别,拓宽学术视野。

• 阅读建议:对比阅读训诂学与语义学的相关著作,思考两者在学术研究中的互补性。

五、阅读建议与总结

• 循序渐进:初学者应从基础著作入手,逐步深入理论与方法、专题研究等领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阅读过程中,应注重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训诂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 广泛涉猎:训诂学涉及音韵学、文字学、词汇学等多个领域,应广泛涉猎相关著作与论文,拓宽学术视野。

• 持续学习:训诂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需持续学习、不断探索,方能领略其无穷魅力。

愿诸君在训诂学的探索之路上,能够心怀敬畏、持之以恒,最终达到“通晓古今、贯通中外”的学术境界。

目录

同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