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清朝记事本》以平易近人的笔触,细腻描绘了从努尔哈赤崛起至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满清(后金)三百余年的沧桑历程。全书生动再现了大清王朝的荣辱兴衰,带领读者领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全貌。
分类:穿越架空 作者:云海书生 更新:2024-11-08 08:38
小说《清朝记事本》以平易近人的笔触,细腻描绘了从努尔哈赤崛起至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满清(后金)三百余年的沧桑历程。全书生动再现了大清王朝的荣辱兴衰,带领读者领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全貌。
清朝记事本精彩章节:
万历是出了名的守财奴,能给他省钱的大臣对他来说那真是太稀罕了,从此,万历记住了熊廷弼,并留下了能力强、办事认真好印象。
以上还只是熊廷弼的小试牛刀,真正让他名声大振的是巡按辽东的经历。
万历34年,辽东巡抚赵楫和总兵李成梁突然放弃辽东宽奠六个堡垒,强制当地百姓内迁,将辽东的八百里土地拱手让给了努尔哈赤。此举引起了舆论大哗,明朝言官纷纷弹劾两人养虎为患、献地通虏。
迫于舆论压力,万历派熊廷弼去辽东彻查此事。
熊廷弼到了辽东后,通过实地走访(期间还和努尔哈赤有过接触),很快查明了真相,巡抚赵楫和总兵李成梁放弃国土是事实,并历数了他们的八大罪状,建议将两人处死。
末了,熊廷弼还向万历报告,辽东军纪废弛、防御非常空虚,必须要加强武备。
万历虽然没有接受熊廷弼处死赵楫和李成梁的建议,但让他继续待在辽东,负责强化辽东边防。
那么熊廷弼做得怎么样呢?以下是他2年时间里的政绩单:
严军纪。被他参劾下台的,从参将到游击达到了18人,辽东中上层军官几乎被他换掉了一半;
选良将。提拔了一大批能战善战的将领,比如后来闻名天下的祖大寿和毛文龙;
兴屯田。每年为明朝节省了30万两的军费;
建平仓。不用朝廷拨一文钱,用1年时间恢复了荒废很久的平仓制度,第二年,辽东平仓就有存粮30余万石;
强武备。这个内容有点多,我挑几个重要的说:1.只用一万两银子修建了边境墙685里、堡垒7座、边台(烽火台、瞭望台)74座;2.打造盔甲一千五百余套、三眼神铳两千八百多杆等大批武器装备;3.增加战马一千六百多匹、牧田一千五百多顷。
每当看到这份政绩单,再瞧瞧庸庸碌碌的自己,我总会忍不住地感叹,人与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不但我感叹,就连万历也觉得非常神奇,继而喜出望外,他简直要爱死熊廷弼了,连忙把他的政绩向全天下公布,号召大家都来向熊廷弼学习(主要是能给他省钱)。
万历的用意很好,不过他的行为却是捅了马蜂窝,同行的优秀不就衬托出我的无能吗?于是各路官员纷纷跑出来质疑熊廷弼的政绩,你怎么可以这么能干?假的,一定是假的!
熊廷弼很无语,你不行还不允许别人行?只好不断的上疏解释自己是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这样反而弄得名声更是天下皆知。
万历47年3月,明庭急命熊廷弼火速赶到北京听候调遣(当时熊廷弼因为党争赋闲在家)。接到命令后,熊廷弼也了解到事态的严重性,以每天2百里的速度往北京跑。
但是令他没想到得是,当他气喘吁吁地赶到北京后,竟然一连一个多月都没人搭理。
要我火速赶来的是你,到了后又不理我的也是你,这是要闹哪样?
熊廷弼只好不断的上疏,老大,救兵如救火啊,到底要我干什么,赶快下命令吧!但是万历每次给他的回复就三个字—知道了。
那么这段时间明庭的决策中枢在忙什么呢?答案是在吵架。在万历中后期,明朝已经出现了大规模党争的端倪,什么东林党、浙党、楚党、齐党轮番上阵,斗得不亦乐乎。万历本来有意让熊廷弼出任辽东经略,也就是辽东地区最高长官,但因为熊廷弼是湖北人,被大家看作是楚党成员(他也确实是),因此遭到了东林党人的激烈反对(当时浙、楚、齐三党联合对抗东林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