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你之前的老板的库存还有多少?不然我下次又得白跑了。”
宋知有一听到“老板”时还愣了一下,她自己都快忘了这茬了,原来她摊位上还写着老板和小姨子跑路……
“哈哈哈,库存当然还是有很多的,各位莫要着急,明日我去整理一下,后日保证多带些书来!”
“宋老板,后天我们在这等你,可不要让我们失望!”
宋知有书卖完了,自然只能回去了,她收摊回去的样子可让旁边其他商贩羡慕坏了。
而昨日被她怒怼的首饰摊位的婶子也安静了许多。
宋知有回去之后,立马数了数钱。
这两日卖了二十本,一共四千八百文,除去成本,大约共盈利两千四百文。
而之前买的笔墨纸砚还能继续可持续使用。
果然卖书就是利润高,她都已经卖的最低价了,两日都能赚这么多,不过,还得是书好,才能卖的出去。
怪不得京城的书肆开了那么多家。
只是目前对宋知有来说,光凭自己抄书,一日顶多只能抄个十本左右,远远还不够。
效率实在太低了。
据她所知,这个朝代并未有印刷术。
不过她目前手里的钱不多,没有能力去搞这个雕版印刷,只能以后有银子之后再搞此事。
所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找抄手,只是她没有什么信任的抄手。
她算了一下,如果在市面上,抄一册的价钱在二十文,其实她还是可以赚一些的,只是少赚一些。
但薄利多销她还是懂的。
而且她了解到:大晏朝的抄手主要从官府专门机构、民间书坊雇工和文人圈层助手这三个渠道招募,核心是筛选识字、书写工整且效率高的人。
官府一般由国子监、秘书省等机构选拔,多是通过科举初步筛选但未做官的士人,或专门培养的“书吏”,负责抄写官方文书、典籍。
民间一般是书坊会雇佣有书写技能的落第秀才、穷书生,甚至是字迹工整的僧人、道士,按抄写页数付酬劳,不过书坊不用特别去寻人,这些人想要干抄书的活,都是直接去书坊问。
而其中文人、富商多从自家僮仆中培养,或聘请有文化的寒士做幕僚,除抄书外还兼做记录、整理文稿等工作。
如果宋知有想要找抄手的话,倒是可以去书坊外面蹲人。
虽然京城的书肆多,但读书人更多。
而且每年还有外地的秀才进京赶考,有些人身上的盘缠用完了,或者比较贫穷的,为了一口饭吃,往往都会选择去做抄书这种行当。
毕竟这群读书人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而且有些人有自己的骄傲在那,而书肆的抄书活计往往是不够这些人分的。
所以有些人就在外面偷偷接私活,这些书肆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宋知有就可以去这些书肆外面碰碰运气。
所以当天从街市回去后没多久,她又重新出门来到附近最近的一家书肆外蹲人。
为了避免被其他人看到她的脸,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她戴着面纱站在离书肆的不远处。
毕竟是来和书肆“抢生意”的,也不好明目张胆,所以这个不近不远的距离是刚刚好。
正当她思考该怎么让那些抄手注意到时,突然有人朝她走近。
“姑娘,可是来买书?”
“啊?哦,算是吧?”
宋知有完全没想到自己居然被搭讪了,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好她没有露馅。
“姑娘要买什么样的书,林某可为姑娘介绍。”
“嗯?”宋知有一脸疑惑的望着眼前的男子,这位男子看上去年纪并不大,穿着洗的发白的长衫,脸上一副温和的模样,看上去十分无害。
但越是无害的模样,宋知有越是警惕,她心想:此人要作甚,他有那么好心吗?
可能看出宋知有眼里的戒备,男子露出有些无奈的表情。
“姑娘,你放心,我并未有恶意,在下于青简书肆以抄书为谋,只是今日抄书的活越发少了,眼看我家中快要揭不开锅了,求了掌柜的,才同意,如果我介绍一人到书肆里买书,买一本便给我一文,我方才见你在书肆外徘徊不前,这犹豫着上前……”
宋知有懂了。
“既然青简书肆抄书的活少,你何不换其他书肆?或者多跑几家书肆,这样哪家派活了,你都有的干。”
他露出苦笑,“姑娘有所不知,近日抄手越来越多了,哪一家书肆都不缺人,更别提有抄书的活了,这些书坊都有专门培养的抄手,手里的活更难漏出来,而且如果我还去其他书肆做活,被这家书肆掌柜看到了,恐怕人家真就不会给我留些抄书的活了。”
“越来如此,“不过我可以问一问公子,你今日成交几单了?”
“还未曾进账……”男子有些落寞。
宋知有眼珠子一转,此事不是刚好撞到她身上了吗,省的她到处找人。
“我这里倒是有私活。”
她见男子有些犹豫,又补充道,“放心,我这私活也是抄书,并不是其他哪一家的书肆的活,只是我个人派的活计。”
闻言男子松了一口气,但他还是有些顾虑,可一想到自己家中已经穷的揭不开锅了,而且书肆看样子这几日都没有抄书的活。
青简掌柜的虽然同意他卖出去一本书给一文钱,但吆喝人买书的事实在太难了,对他自己本身来说就很难,所以他咬咬牙同意了。
“敢问姑娘,要抄什么书?”
“不急,就是想要问问,你这边可还有认识的人,我这抄书的活还需要几个人。”
“当然有。”
“那太好了,明日一早我们找个地方,你将他们一块带来。”
“多谢姑娘。”
宋知有笑着摆摆手,两人先是互通了姓名。
原来这位男子名曹易之,也是京城人士,他寒窗苦读只为有一日能够考取功名,只不过落榜了好几次。
紧接着两人又约定好了时间和地点,很快便各自分开了。
宋知有之所以将他们约在明日,是打算自己回去再誊录几份,作为明日抄手的誊录范本。
第二日一早,宋知有拿着昨日抄的“范本”来到约定的地方。
宋知有不喜欢迟到或者是踩点到,所以她提前到达目的地。
没想到,那位曹易之竟比她还早到,而且他身旁还站着其他几位男子。
他们约在城外的一个亭子里。
曹易之等人便在亭子里等待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