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一夜的推演让我精神亢奋,但也疲惫不堪。

天蒙蒙亮时,我在硬板床上和衣躺了片刻,脑子里却依旧是那些叉号、符箓和不断缩短的时间间隔。

我隐隐觉得,自己可能触摸到了某种规律的边缘,但要抓住它,我需要更多、更精确的信息。

清晨的县衙比昨日更加忙碌,也更加压抑。王粮曹的案子像一块巨石压在所有人心头。

衙役们脚步匆匆,官吏们面色凝重,连平日里最爱闲聊的几个小吏,此刻也都埋头做事,生怕触怒了顶头上司。

我整理好自己的思路,决定先从最容易获取的官方记录入手。要验证我的“时间间隔缩短”猜想,我需要更详细的案发时间记录,而不仅仅是仵作推断的大致时辰。

或许,可以通过对比城内各坊门的开关记录、夜间巡逻队的签到簿,甚至是一些更细微的旁证,来尽可能地精确锁定案发时间窗口。

此外,死者更隐秘的社交圈、经济往来记录,尤其是那些可能涉及灰色收入的部分,也对我判断凶手动机至关重要。

我先找到了负责管理城防治安档案的张书吏。他是个年近五十的老油条,平日里对我这个“郡府来的年轻人”还算客气。

“张老哥,”我递上一小包从家里带来的炒豆,尽量让自己的笑容显得真诚,“小弟这厢有礼了。想请教个事儿,不知前两次‘鬼面案’发时,城内各坊门的夜间记录,以及巡逻队的签到簿,可否借阅一二?小弟在核对仓曹账目时,发现一些时间上的出入,想参照一下。”我没敢直接说查案,只推说与账目核对有关。

张书吏接过炒豆,掂量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玩味的笑容:“陆书佐真是勤勉啊,核账都核到城防上去了?呵呵。”

他慢条斯理地剥开一颗炒豆,放进嘴里嚼着,“不过啊,那些记录,都属于治安司管辖,按规矩,非本司人员,是不能随意查阅的。再说了,那都是些流水账,杂乱得很,看了也未必有用。”

我心中一沉,知道这是官面上的推诿之词。我耐着性子解释:“张老哥,小弟并非无的放矢。实在是王粮曹这事蹊跷,万一……万一能从这些记录里找到些蛛丝马迹,也好为县尉大人分忧不是?”

张书吏摇了摇头,态度坚决:“陆书佐,不是老哥不帮你。实在是规矩如此,我可担待不起。再说了,查案是捕快和仵作的事,咱们这些提笔杆子的,还是安安分分做好分内事要紧。听老哥一句劝,别趟这浑水。”

碰了一鼻子灰,我并未气馁。我又尝试去找负责管理户籍和部分经济档案的主簿属官刘书吏。

这位刘书吏年纪与我相仿,平日里有些清高,对我这种没有背景的“寒门”出身颇有些看不上眼。

我说明来意,希望能查阅几位死者更详细的家庭背景、田产记录,甚至是一些可能存在的商业往来凭证。

刘书吏放下手中的毛笔,抬眼瞥了我一下,嘴角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讥讽:“陆书佐?我没听错吧?你要查这些东西作甚?莫不是真把自己当成廷尉府的官差了?”

我压下心中的不快,解释道:“刘兄误会了。在下只是觉得,了解死者生前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关系,或许有助于理解……呃,一些账目上的疑点。”我再次把“核账”搬出来当挡箭牌。

“账目疑点?”刘书吏冷笑一声,“我看你是想借着查账的名义,行探案之实吧?陆昭,我劝你还是收起这份心思。李大人不过是看你年轻,随口允了你几句,你还真当回事了?告诉你,这些档案,尤其是涉及田产和某些‘特殊’经济往来的,都是机密!岂是你能随意翻阅的?出了差错,谁担责任?你担得起吗?”

他的话越来越难听,周围几个竖着耳朵偷听的小吏也发出了窃笑声。

“再说了,”刘书吏靠在椅背上,居高临下地看着我,“就算让你看了又如何?凭你那点算盘珠子上的功夫,就能找出杀人不眨眼的‘鬼面人’?别做梦了!好好算你的粮米布匹去吧!这阳翟城的水深着呢,淹死的都是你这种不知天高地厚、自作聪明的!”

羞辱、轻蔑、以及官僚体系那冰冷而坚硬的壁垒,像一盆冷水,狠狠地浇在了我燃烧的热情上。

我紧紧攥着拳头,指甲几乎要掐进肉里,才勉强维持住表面的平静。我明白了。在这个等级森严、人情复杂的衙门里,没有相应的身份和权力,仅仅凭借逻辑和推断,是寸步难行的。

他们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一个底层书佐能做出什么成绩。甚至,他们可能乐于见到我碰壁,以此来证明我的“不务正业”和“异想天开”。

我默默地退出了主簿的办公室,走廊里那些或同情、或嘲讽、或漠然的目光,像针一样扎在我身上。

看来,依靠官方渠道获取核心信息的路,是走不通了。我的“数理模型”再精妙,缺少了关键数据的输入,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我必须找到其他的途径。体制外的助力,或者……创造属于我自己的信息渠道。心中的挫败感很快被一种更强烈的决心所取代。

既然明路走不通,那就只能……另辟蹊径了。而眼下,唯一可能给我提供些许帮助,并且愿意倾听我这些“奇技淫巧”的,或许只有那位暂居在客栈里的聪慧女子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第7章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