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完活,张老头叫上阿梨去松树下坐着歇歇,花生地旁边有一棵百年老松树,树干大概有三人环抱粗,路过的村民总爱在这边乘凉歇脚,谈天说地。
阿梨跟着爷爷来到松树下坐下,徐徐清风吹来,格外凉快。忍不住好奇仔细打量这棵树,“爷爷,这棵树有多少年了?”“怕是几百年了吧,听说我爷爷那辈就在了。”哇,这是棵长寿松哩。
老松树树干上有很多松脂,摸起来黏黏的,听说松脂也是一味药材,能治疥疮、皮廯呢。突然,阿梨看到旁边的沙地上有几个漏斗形的小沙坑,“里面有耙沙子的虫呢,阿梨去找找。”爷爷笑着说。
这所谓耙沙子的虫就是蚁狮,长着一对大颚,平时倒退着行走,别看这蚁狮小小的,确是蚂蚁的天敌,蚁狮会在沙地挖坑捕捉蚂蚁,当蚂蚁靠近坑口的时候,蚁狮就朝蚂蚁扔沙土,蚂蚁跌进坑里就成了蚁狮的美食了。
阿梨用手扒开沙坑,果然找到几只小虫子,放在手心仔细端详,痒痒的,真是虫不可貌相,这么小的虫子竟也知道挖陷阱捕捉猎物,让人不禁感叹万物神奇。
回到家,奶奶做了炒地瓜粉,地瓜粉口感劲道,咸香入味,做法也简单,一碗地瓜粉加入适量凉水搅拌化开,锅里下油,倒入搅拌好的地瓜粉浆,煎至两面金黄就可以了。
另外还有一道炒冬瓜干,冬瓜干跟新鲜的冬瓜又是不同的口感,有嚼劲,阿梨全家都很爱吃。要是能够和肉一起炒就好了,还是得挣钱啊。阿梨暗暗下定决心。
下午,二哥带着阿梨他们上山砍柴,他们去的是自家的茶山上,顺便清理一下山上的枯枝野草。二哥带着柴刀把枯枝砍下来,阿梨这些小的负责到处捡地上的枯枝,几个人打打闹闹,嘻嘻哈哈的,看见好爬的树还要上去爬到树枝上坐着,幻想自己是武侠剧中行侠仗义的游侠,以天为被,以地为席。
柴砍得差不多了,二哥招呼弟妹们一起把柴捆好,先是砍了几根藤条,把藤条对折放地上,柴火放到藤条上方,把藤条上方的圈由下往上翻,翻出两个圈,把两个圈重叠在一起,把右边的藤条往左边穿,左边的藤条往右边穿,之后收紧藤条,柴就捆好了。这样捆的柴紧密严实,不会挑着挑着就散落一地,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二哥挑着柴走在前方,阿梨背着一捆小一点的,几个小的跟在后头,时不时停下来摘点野果野花的,二哥边走边时不时喊一声:“跟上没?”“跟上啦!”孩子们异口同声喊道,欢声笑语响彻山间。
走到一处沙地,二哥停下来歇歇脚,顺便等一等后面的孩子们,“阿梨,快看,那边那座山山顶像不像骆驼的驼峰,听说以前山顶还有住人呢,现在倒是都搬到村里了。”远远望去,山顶有两处凸起,确实是像驼峰,真有趣,有机会要去那边看看。歇了一会,叫上正玩蚁狮的小家伙,兄弟姐妹一起回了家。
回到家,二哥也不歇歇,就担上水桶出门挑水去了,阿梨去院里把猪草剁了,看时间差不多了,就去厨房帮着三婶做饭。
张家做饭做家务是女人们轮着来的,今天三婶打算做松丸子,从灶前头挖出几个芋头,上锅蒸熟,剥皮后放入大盆里压成泥,加入适量地瓜粉,搅拌均匀,有条件的可以加些花生、肉末、青菜、香菇等,阿梨家自然吃的是素丸子,水开后,从盆里用手抓起一把芋泥,用手的虎口挤出丸子,用汤勺一刮,一个丸子就做好了,做法简单,好吃又饱腹,是当地常见的一种美食。
晚上,吃着美味的松丸子,阿梨不由得感叹这地瓜粉真是宝啊。突然,阿梨灵光一闪,赚钱的点子冒了出来。“爷爷,咱们这边有没有兜汤啊?”“兜汤,兜汤是什么?”一家人都表示没听说过。
听过就好了,兜汤在现代是一道著名的客家美食,以牛肉、猪肉为主,煮成肉汤,鲜美异常。因客家人大多居住山区,生活清苦,不常能吃到肉,慢慢就有小摊贩煮了肉汤,挑着走街串巷贩卖,由于条件所限,只能站着或蹲端着吃,“端”在客家方言里也叫“兜”,慢慢就叫“兜汤”了。
当地风俗和前世客家人聚居的地方风俗差不多,阿梨有信心,兜汤一定会受欢迎的。再加上油饼、烧麦,配着兜汤,就是前世阿梨老家常见的早餐。刚好,这几样阿梨也会做。现在问题就是怎么让家里人同意了。
到了赶集日,阿梨硬是跟着自家爷爷去镇上卖簸箕,阿梨爷爷有一手编簸箕的手艺,农闲时也会编几个簸箕去卖,只是乡下人会编簸箕的很多,也挣不了什么钱。走到专门卖簸箕、竹席等物什的地方,阿梨帮着爷爷把东西摆好,等着顾客上门。
阿梨跟爷爷说一声,就去镇上四处观察起来,镇上每次赶集人都很多,附近十几个村子的人都到这边买卖货物,镇上距离县城也不算远,算是这十里八村里最大的镇子了。路边卖面食、卖茶水、卖豆花的生意都很好,看来这吃食生意可以做。
阿梨走进镇上一家药铺,药童上前问道:“小姑娘,看病还是抓药啊?”阿梨回道:“小哥,你这当归、党参怎么卖?”出了药店,阿梨不禁有些泄气,没想到这古代药材这么贵,本来兜汤里若是加些药材,更加营养美味。现在看来只能等挣到钱再考虑要不要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