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氏简单的和齐国公说了今日沈砚在郡王府的事情以后,两个人便歇下了。这儿女的婚事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在他们这样的人家里来看,利益的往来,更加大于感情。
这一点,是所有人都认同的。
翌日醒来,齐国公已经不在房里。他虽然在朝堂上只是一个闲职,但是每日却也是准时去的。
“一个闲职罢了,还不如就留在家里好好的教导砚儿,左右朝堂上的事有他、没他都一个样。”屈氏嘀咕了两句,便让人来给她梳妆了。
今日巧娘脸色有些不大对劲,她又是自小伺候屈氏的,所以她一眼便瞧出了不妥之处,“怎么了?可是有心事,看着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闻言,巧娘赶忙说道,“夫人,还不是绿芜这孩子的事。”
巧娘有一个女儿,名叫绿芜,年岁和沈砚一般大。十三岁那年,便被分去了沈砚身边伺候,如今沈砚都已经谈婚论嫁了,她的年纪也该了。只是,昨夜她的女儿说什么也要巧娘去夫人跟前求一个恩典,否则她以后便是许配给小厮的。
屈氏点点头,“说起来,这孩子也及笄了吧!”
“正是!”巧娘应声,打量着屈氏脸上的表情,见她没有任何不妥,这才接着说道,“奴婢想着日后让这孩子自己另择良人,所以便卖一卖这张老脸,求一个恩典。”
这所谓的恩典,不过是想着给绿芜在小公爷院子里要个名分。只是,她不能明说,所以只能说的含糊不清的。
屈氏轻抿嘴唇,听到这里也就知道了一二,“你放心吧,绿芜这孩子听话,以后啊我也不会亏待了她。只不过眼下府里正忙着砚儿的事,绿芜的事情等他忙完,自然是要让砚儿亲自告诉她的。”
一听这话,巧娘心中满是欢喜,“多谢夫人恩典,多谢夫人!”
忙完屈氏这里的事以后,巧娘便抽了个空儿去见了见绿芜,“我已经和夫人说过了,她也同意了,但之后的事就要看你自己的本事了。对了,小公爷可醒了?今日看着如何?”
闻言,绿芜脸上的笑意僵硬了几分,“自然是欢喜的,昨儿从郡王府回来以后,便一直笑着。”
巧娘微微叹气,“那你可知道其中的缘由?绿芜,别怪娘的话不中听,小公爷的心里只有叶家二小姐,你日日都瞧着,不该升起这样的心思来。且不说这国公府没有纳妾的规矩,就算是有你以后的日子也不好过。”
“那郡王府的二小姐,可是姑奶奶自幼教导着的,你当真以为她是个没心的?只怕到时候,你在这国公府是连一点地位都没有。若我是你,就外出寻个良人嫁出去,就算是寻常百姓,那也是原配妻子,总比在这里受气的好。”
“那妾室说好听了是姨娘,说的不好听了,就还是个婢。就连以后生下的孩子,也是被人看不起的。”
这一点,她跟随屈氏多年,早就看的十分清楚。只是她这个女儿心思这般,她就算是劝,也劝不回来了。
绿芜轻抿嘴唇,背过身去,“娘,你就让我自己做一回主吧!以后,不管是什么结果,我都认了。”
巧娘看自己的女儿这是要不撞南墙不回头,索性也不在说话了。这些年,因为在沈砚身边伺候着,久而久之也就忘了自己的身份,可事到如今,说什么也是晚了。
好在,这恩典已经求来了,剩下的就看她自己的本事了。
另外一边,叶夕雾今日是在自己院子里用的早膳。因为老夫人免了请安,是以各个院子里,便张罗起这吃早膳的事情来。
叶夕雾先前,并没有用早膳的习惯,只不过来到这里以后,不吃倒是不合群,这慢慢的也就习惯了。
“二小姐,夫人请你去水榭居等着!”门外,沈氏院子里的吴婆子进来传话。
闻言,叶夕雾放下了手里的书。心中开始盘算起来,这老夫人免了请安,沈氏就让她去水榭居等着,简直是太奇怪了。
只不过,眼下她拒绝不得,只说自己换身衣服便过去。得了话,吴婆子就先离开了。
“叮——”
脑海里突然传来奇怪的声音,就在叶夕雾觉得是自己的耳朵出现问题时,脑海里再次传来声音,“消消乐第五百二十一关已打开,今日一次通关获赠五百积分!”
五百积分?
叶夕雾眼眸亮了几分,因为她一直想要的抗菌药就需要五百积分。虽然这里也有郎中,但是哪里有现代的药起作用。
在现代时,她已经玩到了五百一十九关,前些日子玩了一关以后,下一关怎么也开启不了,没想到竟然还是有时间的。
“二小姐,你怎么了?”豆蔻站在一旁,声音带着几分的着急。
闻言,叶夕雾回过神来,“没什么,去把柜子里淡黄色长裙拿来,今日穿那一件吧!”
“二小姐,今日是怎么想开了?”豆蔻一脸的惊奇,这淡黄色的长裙是许姨娘亲手制的。
许姨娘有着一手的女红,是以平日里也没少给叶夕雾做衣裙,但大多是太过鲜艳的,叶夕雾很少穿。又因为许姨娘身子的缘故,叶夕雾便不在让她做了。
后来拗不过一个慈母之心,也只能同意让她冬夏各做一身就成。
来到水榭居以后,因为沈氏还没有回来的缘故,是以叶夕雾拿了一本书坐在院子里的梨花树下看了起来。
她本就长得白净,蝴蝶翅膀般的睫毛,此刻在阳光的照应下越发的让人着迷。
寿安堂,老夫人看着沈氏,随即让身边余嬷嬷把合的八字递给了她,“你瞧瞧!”
接过信纸以后,沈氏愣了。因为这上面合的是叶清音与沈砚的八字,“母亲,这是什么意思?这砚儿的八字,应该与夕雾合在一起才是。”
沈老夫人无所谓的抿了口茶,“我让人瞧了,沈砚的八字与清音那是上良配,而且这沈家命格对音儿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