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古代皇室野史

  汉宣帝刘洵的传奇人生

  汉宣帝刘询(前 91 年 —— 前 49 年),本名刘病已,字次卿,又字谋,即位后改名刘询,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有着极为坎坷且传奇的人生经历。

  他本是汉武帝刘彻嫡曾孙、戾太子刘据孙、史皇孙刘进子。然而,在其尚在襁褓之时,就遭遇了 “巫蛊之祸” 这场大难。征和二年(前 91 年),这场祸事爆发,戾太子、史良娣、史皇孙、王夫人等家族众人先后遇害,嗷嗷待哺的刘病已虽保住了性命,却被送进了监狱。当时,有人称长安狱中有天子气,武帝竟下令处死所有犯人,幸得典狱官邴吉据理力争,才使得刘病已逃过一劫,第二天武帝也撤销了那道残酷的命令。

  因他还是个婴儿,邴吉在狱中精心挑选了两位女囚做他的奶娘。刘据一案平反后,在刘病已 5 岁这年,邴吉把他抱上自己的车座,送到了鲁国他的祖母史良娣家族寄居。史良娣的母亲贞君对这个可怜的孩子疼爱有加,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照料他的生活。邴吉还及时将刘病已已被赦免的消息上报给了掖庭宫廷官署,从此,刘病已的名字被记在了宗室的族谱上,生活费用也开始由朝廷提供。

  掖庭令张贺,曾经当过戾太子刘据的家吏,顾念旧恩,对刘病已关怀备至。他不仅用自家的私钱为刘病已延请老师授学,还操心着刘病已的终身大事,为其聘下了掖庭监狱的典狱长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为妻。就这样,17 岁的落难皇孙刘病已娶了许平君,一年后便有了儿子刘奭,也就是后来的汉元帝。

  没过几个月,命运发生了巨大转折,刘病已变成了刘询,被迎立为皇帝。原来,汉昭帝无子,昌邑王刘贺又被废,在元平元年(前 74 年)七月,18 岁的刘病已先是被上官太后封为阳武侯,一个时辰后就被立为皇帝,改名刘询。之所以改名 “询”,是因为 “病”“已” 两字太过常用,臣民避讳不易。

  霍光选择刘病已为新皇帝,原因诸多。一方面,刘询起自民间,根基薄弱,易于操纵。他此前长期生活在民间,经历了诸多困苦,在掖庭生活时,虽说有张贺的照顾,但毕竟身份特殊,总体上还是尝尽了世间人情冷暖,见识了贪官污吏、奸商贵族们对百姓的迫害,可却无能为力,这样的他在霍光看来是比较好掌控的人选。

  另一方面,当时出现了谶言。昭帝在世时,民间就流传着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说法。昭帝元凤三年(前 78 年)正月,传说泰山莱芜山南有数千人看见有块高 1 丈 5 尺,长 48 围的巨石,忽然自己竖立起来,插进地里 8 尺,下边还有 3 块小石为足。又据说,皇家上林苑中,有棵大柳树倒地枯死,又自己站起来复活了,上面还有小虫咬食树叶而成的文字:“公孙病已立。” 不管这谶言是真是假,当时的人们对卫太子的遭遇抱有同情,对昭帝即位后未能给卫太子平反存在不满,这股思潮冲击着霍光权移主上的现实,而拥立刘病已,霍光既可上承天意,又能转被动为主动,符合他操纵新君的心愿。

  可宣帝刘询并非是会一直甘居人下之人,他虽生于 “巫蛊之祸”,亲人蒙难,自己一直生活于狱中或民间,但也正因如此,他理解、同情下层人民,又深知宫廷争夺皇位的残酷。即位之后,他小心谨慎、宽厚仁慈,着力团结各种宗派势力以巩固地位。

  在霍光把持朝政期间,霍家权力极大,霍光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等众多亲属都在朝廷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势力网,霍光已然是当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其权势和声望在废除昌邑王刘贺、拥立汉宣帝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汉宣帝心里明白,初即位时自己力单势薄,仅靠皇帝的称号根本无法和羽翼丰满的霍光抗衡,所以他选择保持克制,通过各种方式来发展自己的势力,比如当众宣布事无大小,先报请霍光,然后再奏知他本人,还专门下诏褒奖霍光的援立之功,益封七千户,每次上朝都给予霍光极高的礼遇,这一系列行为缓和了朝廷内部潜伏的政治危机,让他免于变成 “昌邑王第二”。

  地节二年(前 68 年),霍光病逝,刘询开始亲政。他展现出了非凡的治国才能,着重整顿吏治,选贤任能,贤相循吏辈出。为维护法律正常行使,设置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设廷尉平至地方鞠狱,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笞瘐死名数,重视民命之余又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召集著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目的是巩固皇权、统一思想。对于鳏、寡、孤、独、高龄老人、贫困百姓等弱势群体也时常加以扶助,鼓励贤士匡正自己的错误,关心民间疾苦并借公田来安置流民,对于长辈亲属病逝的男丁要求减免徭役以尽孝道,还时常派遣官吏巡查民生,及时减免赋税、赈济受灾百姓,设置常平仓供应边塞军需及平衡粮价,并且认为治国之道应以 “霸道”“王道” 杂治,反对专任儒术。

上一章 下一章

第1章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