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百官也随之松了口气。
自此以后,大明新的时代就要来了,文武百官终于不需要再担心随时随地遭到迫害了。
“自父皇废黜丞相之后,虽然集权于皇帝,但也压垮了皇帝,父皇能接受如此高的工作量,不代表后世之君所有皇帝都能接受这个工作量。”
朱权淡淡的开口,话没说满。
但是,也足够了。
满朝文武的心思瞬间就活络了起来,听朱权的意思,这是要恢复宰相制啊!
那岂不是说,文官集团的权利,有可能再一次达到巅峰,压过武将集团?宰相制要再度出现了吗?
“殿下圣明!臣每每看到陛下批阅奏折至深夜,都痛心无比啊。”
“是啊,殿下,没有丞相帮陛下分忧国事,臣子情何以堪?虽说陛下劳累乃臣子之福,但是身为人臣,岂可只顾自己享福,而不管陛下的劳累呢?”
“臣叩请殿下,恢复宰相制!以减轻陛下之劳累!”
“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时间,文官集团许多小卡拉米都站出来了。
真正的大佬在没看清楚情况之前,是不可能表态的,现在文官集团虽然叫得凶,但是六部尚书没一个开口的。
朱权摆了摆手,“宰相制传承千年,已经不适合如今的时代了,父皇将之废黜,是十分有先见之明的。”
这话一出,刚刚说话的那些人瞬间目光暗淡了下来,你他丫的不是要恢复宰相制啊?害得我们白激动一场。
“是,臣等唐突了。”不少人纷纷告罪。
不过朱权画风一转,“不过嘛,孤决定组建内阁!立辅政大臣,辅佐皇帝处理国政!”
内阁?
这两字一出,文武百官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辅政大臣!
这四个字的意思很明显,恐怕即便不是丞相,恐怕也差不多,换汤不换药罢了。
“臣请问殿下,何为内阁?”这时候,有大臣站出来了。
朱权回答道,“所谓内阁,父皇先前设立的四辅官就是内阁的雏形,内阁大臣参预政务,为皇帝提供咨询和建议,起草诏令和奏章,内阁大臣不兼任六部尚书,也不得专制九卿。”
听到这话,文官集团的人无语了。
你这他妈不就是给皇帝找几个秘书顾问吗?实权一点儿也不大,真是的,还以为能有丞相大权,直接权倾朝野,做个牛逼哄哄的大佬。
“殿下,朝廷已有殿阁大学士,已无需再组建什么内阁了。”这时候,有官员站出来说道。
朱权几句话整得文官集团的心情大起大落的,这谁受得了?
朱权淡淡的开口道,“孤还没说完,你急着反对干什么?”
“是……臣知罪。”这个官员告罪一声,站回了原位。
“内阁拥有参政权只是基本,授内阁大臣行部分天子权,代皇帝批阅奏折,凡请安、日记等奏折,着内阁大臣自行批复。
凡涉军国大事,内阁大臣共议,而后由首辅大臣将批复意见写在一旁,后转呈御书房,皇帝若觉得可行,就写个准字。
就按照内阁意见去办,皇帝若觉得不行,便以朱批划去内阁的蓝批,并亲拟处理办法,或召内阁大臣议政。
军国大事,内阁无决策权,官员所有奏折全部先呈报内阁批复,此后内阁行蓝批,皇帝行朱批。”
朱权淡淡开口,这番话又让百官的心情激动了起来。
批阅奏折之权!
这可是天子之权啊!
所有奏折都先过内阁的眼,内阁还可以批阅普通奏折!
这……一旦进入内阁,那么就掌握了部分天子之权啊。
这一刻,即便是六部尚书,那也坐不住了啊,内阁大臣这含金量那一下子就上来了啊。
而且能对军国大事提意见,虽然最终决策权在皇帝手里,可若是皇帝批了一个准字,那不就相当于内阁行了天子大权?
“殿下,若是组建内阁,那殿阁大学士该何去何从?”这时候,吏部尚书淡淡的站了出来说道。
殿阁大学士也有参政权。
朱权回答道,“内阁大臣从六部尚书当中选人,殿阁大学士不变,但内阁大臣优先选择加殿阁大学士衔的人,如有特别合适的人才,可加殿阁大学士衔,考察一番就可酌情破格提拔入内阁!内阁大臣暂授一个首辅大臣和两个次辅,辅佐皇帝处理国政,将殿阁大学士品级重定,四殿大学士品级定为从二品,三阁大学士定为正三品。”
朱权想了想道。
这一下子就把殿阁大学士的身份拉高了。
换句话说,没有收了殿阁大学士的参政权,那么意思就是加了殿阁大学士的职位,那就是候补的内阁大臣了,即便不是六部尚书,只要能力优秀,就可以破格提入内阁!
若是六部尚书,再加殿阁大学士衔在身,那就是妥妥的未来的内阁大臣啊。
想要成为内阁大臣,先要加殿阁大学士,再成为六部尚书,如此一来,入阁基本上就是没问题的了。
别的不说,就说这批阅奏折之权,就已经值得百官挤破脑袋往里进了,毕竟可以看奏折,就代表能预先知道很多秘密,就可以早早布局。
“殿下,那原先的殿阁大学士怎么办?总不能无过革职吧。”这时候,礼部尚书站出来说道。
殿阁大学士基本上都是儒家的人,若是朱权一个没处理好,那恐怕儒家不会罢休啊。
朱权想了想,“不变,他们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过大明开始实施考成法!能者上,庸者下!
所谓考成法,简单来说就十二个字,立限责事、以事责人、务则实效!说明白点,孤要整饬吏治!
考成法旨在通过绩效考核治理官员的惰政、懒政和能力不足等现象,提高事情执行力和提升治理水平。”
朱权又是一个重磅炸弹压下来,这个时期整顿吏治,阻力是会小很多的,若是等到明后期想要这么做,阻力之大,难于上青天!
所以不得不说,朱权穿越到了一个压力比较小的时代,这是朱权的庆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