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拉阅读上一章

  

教授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只觉得背后泛起一丝丝冷意。

当他意识到卧室的玻璃是一块实景模拟屏后,便检查了整栋房子所有的采光玻璃,无一例外,都是实景模拟屏。

他想冲出门去,却发现大门的智能锁已经被换过,他尝试了自己的指纹、瞳纹、脸部特征,甚至所有能想到的密码指令,都显示无效。

那么,屋外真实的景象究竟是什么?

铺天盖地的狗仔和示威人群?

他能想象到的最坏的结果也只能是这样了,可是,这又有什么好隐瞒的?一周之前,他早已经历过这些了!

妻子究竟隐瞒了什么?教授陷入了沉思。

这几天遇到的不合常理的事情一件件浮上心头。

升级了五天依然无法连接的世界网;妻子答应过却一直没买的新手机;送去父母家后全无音讯的的女儿;一夕之间消失不见的狗仔与示威者;

教授发现,自己在家修养多日,却没有一位亲朋好友上门探望!

在妻子的刻意安排下,自己正处于一个完全与外界失联的状态!

更奇怪的是,不寻常的事件那么多,自己为什么到现在才开始怀疑?

不!教授心想,自己也是怀疑过的,甚至向妻子提出自己的疑虑,可是所有他觉得不对劲的地方,经妻子一解释便显得合理无比。即便他内心并不完全赞同,也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难道是因为太爱妻子了?教授曾经这么以为,毕竟两人多年夫妻,平时相处就是互相理解互相包容的模式,偶尔有意见相左的时候,教授都是秉持绅士风度,礼让女士,从来不与妻子争辩。

现在,教授却觉得自己毫无理由的认同感实在是莫名其妙。

犹豫再三,教授决定去书房看看。

整个屋子,只有书房是他无法进入的,教授本能地觉得,不让自己工作只是妻子的托词,书房里一定有妻子不想让他知道的东西。

当初装修房子时,是他全权操办,为孩子的安全考虑,避免误锁,室内所有房间都只安装了老式的安全锁,这种锁有一个特点,在把手的一侧有一个小孔,即便用钥匙上锁了,只需拿一根筷子,轻轻一捅,便可以解锁。

妻子显然并不知晓这一诀窍。

教授不费吹灰之力,便打开了书房的大门。

在教授的记忆中,这间书房是他与妻子共用的,原本设有两个书桌,贴着东、西两侧的墙放置,这样,两人工作时便是背对背,各有自己的区域,互不影响。与门同一侧则是一整面墙的书架,架子上放满了两人这些年收集到的纸书,南面的墙则是一面巨大的落地窗,作采光用,落地窗外,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露台,妻子在那里摆了一个茶几,两把椅子,两人工作累了,经常在露台上喝个小茶。

可是此时此刻,门内的景象却让他大吃一惊!

如果不是亲自打开的门锁,教授也许会以为自己走错了门。

这间房里,除了一张桌子,一台电脑,几摞胡乱堆放在地上的资料,什么都没有!

书架呢?落地窗呢?茶几椅子呢??

教授大惊,妻子什么时候换了装饰,甚至连房间的墙壁,都重新粉刷过了?

按捺下心中的不安,教授来到桌子前,深吸一口气,打开了妻子的电脑……

妻子没有设密码,教授很轻松便进去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教授一家三口的全家福,妻子显然很喜欢这张照片,将之设为了桌面背景。

除此之外,整个桌面没有一个软件图标,只有三个文件夹孤零零地躺在角落。

教授思索了一会,终于下定决心,点开了一个名为“日志”的文件夹。

文件夹中全是带着编号的文件,从#00001到#05613,足足有5613个!

点开第一号文件,教授发现这是一篇实验日志……

【#00001实验日志】

1号原型第一次实验,尝试导入记忆模组,进行数据转换,并观察1号原型基础行为。

实验阶段,1号原型对自己的外型特征产生了疑虑,实验员的安抚并未起到预期的作用,1号原型在疑问得不到解释的情况下出现暴力倾向,触发主程序止损机制,智脑自动关闭。

分析:

疑似调取记忆时,看到了记忆样本所有者的相貌,与自身不符,由此导致程序崩溃。

结论:

记忆模组加载时间略长,数据转换时濒临过载,需扩大智脑存储芯片。

需设计管控程序,降低1号原型对自我的“外型认知”

需提高1号原型对实验员命令的服从度

需降低1号原型力量模块功率

……

教授看得一头雾水,妻子不是在一家普通的计算机公司工作么?什么时候又开始了人工智能的实验研究?

他顺手点开下一篇日志——

【#00002实验日志】

根据第一次实验情况,对1号原型进行以下数据调整:

服从上调至100%

力量模块功率降低至25%

外型认知管控程序仍在设计,暂时撤去实验室所有镜子及反光物品,继续测试1号原型的机体协调性。

实验结果:进行预设动作时十分精准,但在处理随机动作时存在误差,误差比45%,进行手指等精度要求较高的动作时,传感器自我调节能力变缓,影响动作完成速度。

分析:

机体协调性仍存在“机器人”式的生硬,初步分析为两方面原因:1、机体自身的限制2、主程序数值不匹配

结论:

需调整主程序中机体协调比率

需加快传感器传输速度

需调高1号原型自我协调能力值

需对机体进行升级,现用材料无法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一字一句读完,教授仍然毫无头绪。他滑动鼠标,点开了最后一篇日志——

【#05613实验日志】

根据#05612实验情况,对1号原型进行以下数据调整:

逻辑思维能力上调至65%,

灵敏度上调至62%

情绪识别能力上调至70%

观察力上调至56%

共情能力上调至62%

机体升级:

新增能量转换系统,解除主程序“不可进食”管控

测试1:逻辑思维能力

结论:良好

1号原型在左腿断电,仅可使用右腿的情况下,寻找并利用工具进行转移。

可在此基础上微幅增加,继续观察。

测试2:机体协调性

结论:良好

获得工具后,1号原型结合环境,通过自我调整,自主修改了主程序协调性。但机体自身的协调性仍存在缺陷,相关部门需根据反馈数据再做磨合。

测试3:食物接受度

结论:优秀

利用下午茶测试,1号原型对食物的接受度很高,进食与常人无异。关机后检测,能量转换系统运行正常,点心与咖啡转换完全,能量仓占用率在合理范围,废弃物压缩正常,清理便捷。

测试4:灵敏度

结论:差

利用下午茶测试,1号原型手指控制能力尚且欠缺,需上调灵敏度再次试验。

备注:使用工具后表现较好。

测试5:情绪接收能力

结论:优秀

能明显接收到实验人情绪变化,并制定简单的反应策略。

测试6:观察力

结论:良好

能对环境进行简单的观察,并且通过观察实验者的言行,配合情绪接收功能进行信息分析。

测试7:共情能力

结论:优秀

出现一定共情力,程度不明,需更多测试样本。

看完这篇日志,教授只觉自己的心脏开始剧烈跳动,左腿断电、利用工具转移、下午茶测试这几个词仿佛跳出了屏幕,在他眼前无限放大,他瞬间联想到了几天前与妻子一起喝下午茶的情景。

这其中难道有什么联系?他感到一阵烦躁……

上一章 下一章

第五章 一号原型

你刚刚阅读到这里

返回
加入书架

返回首页

书籍详情 返回我的书架